一年可转债融资,一年定向增发股份融资,这是很多企业共同选择的融资节奏。
在这个过程中,同样伴随着技术替代。也就是说,PERC技术已经迎来了天花板。
除钧达股份外,晶科能源,中来股份等TOPCon领先企业,其当前估值基本在30-35倍,估值水平远高于PERC电池片企业。这个替代过程是相当迅速的。即便是以PERC电池片为主的隆基绿能,其鄂尔多斯30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也将预计在今年8月开始投产。2,事实上,近两周来,硅料价格的确呈现出了企稳回升的态势。其中,TOPCon技术最为成熟,目前发展最为迅速。
以最上游的硅料价格对比,当前的硅料价格已经接近了上一轮光伏周期的价格底部,回调幅度(79.15%)甚至远高于上一轮(63%)。随着光伏巨龙翻身,市场纷纷高呼:光伏周期拐点来了。新一轮价格战与大洗牌之下,不少企业将必然被淘汰出局!谁会倒下双碳大背景下,坡长雪厚的光伏已不用担心整体的共识问题,其作为最火爆的投资赛道,洗牌的逻辑与结果,可能和过往都有所不同。
通威集团刘汉元指出,中国过去缺的不是有竞争和竞争力度,而是适当控制无序竞争,增加有序竞争的力度,增加理性的商业思考,呼吁良性竞争。隆基绿能钟宝申在上海展上说,今天这个Party的盛况是接下来三四年之间很难超越的。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,这些政策与消息,蕴含了各种机遇与挑战;变数与风险;这也极大考验中国光伏企业家们对全球市场的未来洞察、判断与灵活应对。如今,伴随光伏企业与企业家群体的成熟,光伏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不可或缺。
每次洗牌,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企业,先进产能必然淘汰落后产能。在7月中旬举行的2023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(宣城)论坛上,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提醒:新一轮洗牌下,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,下次我们再开会时,你可能都不一定在了。
他说碳中和时代中国要为全球做贡献,顾及别人的死活,不能只顾着自己。教训六:恶意的低价竞争,饿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甲方!光伏最惨烈的竞争可能出现在2023年!虽然过往一年多,产业因供应链博弈出现持续涨价,但从长远看,降价是必然趋势。从2020年至2023年初,持续的军备竞赛中,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,必须保证新扩张的产能是先进产能。第三,光伏加速房地产化,地方政府跑步进场揩夺产业红利,光伏制造商与投资商如何应对?新能源步入大基地时代,整县推进如火如荼,与之伴随的是,光伏迅速房地产化。
如何应对这种巨大变化,对于制造商和投资商都已是摆在桌面上实实在在的问题(难题)。教训十:产品质量问题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,整县推进与乡村振兴下,光伏走进千家万户,加速走进寻常百姓家,产业更要保证安全与质量,保证终端用户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不能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。当挑战来临时,每家光伏企业的心态会发生变化,就不一定愿意来参加Party了。加之经济危机、国际贸易摩擦、政策剧变等叠加,行业周期往往又伴随产业洗牌。
据黑鹰光伏最新统计数据,从2020年至2023年7月底,据可查公告与数据,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(规划)总计已超26000亿元。第七,光伏进入后上市时代,超过150家光伏企业已登陆资本市场,2023年底,光伏上市企业可能突破170家!很多光伏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登陆资本市场。
最典型的,以产业换项目,正在成为各个地方释放光伏项目的必要条件。从本质上说,是贪婪,每个企业都是贪婪的。
尚德、赛维、英利、海润等企业之败,很大一个原因,是在激烈的产能扩张中,采取了激进的财务策略,最终资不抵债,陷入破产重组或一蹶不振。天合光能高纪凡认为,光伏产业目前正面临内卷挑战,同行间过度竞争,争夺有限的资源,导致无意义内耗,甚至恶性竞争。在我们的印象中,曾经很多光伏展会,人流攒动,震耳欲聋,声嘶力竭,论坛赶场,你方唱罢我登场,这就是中国各行业展会的一个缩影。所谓枪打出头鸟!动不动厉害了我的光伏,过分自嗨,过分自夸,往往会引起其他领域的不适,甚至被恶意盯上乃至打压。管理能否跟得上,销售渠道是否跟得上,人力资源是否跟得上,融资能力是否配比?而对于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而言,管理机制能否跟上,也非常关键。有的企业营收刚过百亿,企业的创始人已在标榜自己掌舵下的企业是伟大的企业。
进入平价时代后,光伏产业是否还会出现恶意的低价中标、恶意的低价竞争?教训七:过度营销,噱头营销,花式博眼球,费力未必有用,除了卖力叫卖的疲惫和觥筹交错的醉意,真的有多大收获呢?更有效和更专业的差异化营销在哪里?黑鹰光伏发现,最近几年,光伏产业的整体营销与推广水平确实得到了不小的提高,一些企业也想互联网、汽车、医药等成熟产业取经,学到了不少东西,甚至一些企业挖来了这些行业的人来做市场推广和品牌。人往往会自我膨胀的,总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,我就不能做?所以,我们产业链竞争,现在经常说是内卷,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说法了。
时下,我们迎来了最好的发展趋势,更应该谦虚务实一些,全行业扎扎实实迈向双碳未来。等行业与媒体等着某企业吹的牛落地时,却发现不了了之,云里雾里。
企业目前的能力积淀、战略布局、阶段性竞争策略,将对未来发展格局产业极为重要的影响。第九种,光伏产业的竞争环境与格局愈发复杂,自我定位不清晰的企业很危险。
由是,光伏产业的制造商和投资商都在叫苦:平价时代,光伏的非技术成本,不降反增!综合目前各种情况,光伏产业的房地产化将可能贯穿整个十四五,甚至更长时间。第五,光伏进入新的技术迭代期,各路企业如何争抢N型赛道的红利?下一个五年谁主沉浮?过往十余年,在技术创新驱动下,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90%以上。第八,储能风口打开,成为必选,跨行业,跨产业链的协同成为必然。具体体现为库存变化带来的库存周期,由产能变化带来的产能周期,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周期。
根据光伏們臧超的调研分析:进入无保障的市场竞争阶段后,在光伏电站长达25年的生命周期中,消纳、土地与电力交易的不可控变量正成为平价时代的运营端的三座大山。从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,恶意的低价竞争更为常见。
而当博弈最终白热化,突破临界点后,价格的暴涨或暴跌,最终伤害的可能是整个光伏产业。第五种,企业家热衷玩资本,喜欢在资本市场不断瞎折腾,在创新制造和实业方面根基不牢的制造企业迟早出问题。
资本往往是一把双刃剑,资本与实业结合得好,往往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。由是,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争相登陆资本市场。
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角度,光伏的主逻辑是发出一度电的成本是否能够不断降低,对领先性的判断是基于同样资源条件下,是否能够达到度电成本最优的方案或技术路线。但在企业和个人功成名就后,一言堂的决策方式,往往弊大于利。第三种,一些企业巨量投资的节点选择充满赌性,特别是一些新进入者产能投资还处于重资产投资的初期布局,如果不久后市场行情暴跌,那这样的企业风险基本接近无限大。教训一:产业火热时一涌而上,争抢快钱;行业遇到寒冬就一哄而散,最终留下一地鸡毛,一声叹息!光伏的门槛真的有那么低吗?人人都能做硅片?人人都能做多晶硅?人人都能做好电池?人人都能整县推进? 《光伏投资框架》一文提醒:对于新进入者大家还是谨慎一些。
当然,本文仅是一家之言,黑鹰的视角和观点意在提示风险;我们也曾撰文分析认为,以下十种光伏企业最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与洗牌中加速被出清:第一种,跨界幅度太大,但无制造基因,无技术储备,资金支持成迷,临时搭台疯狂挖人,这样的企业要注意了。不用侥幸,光伏如今的高价竞争必然会走向低价竞争;而低价竞争也未必全是好事。
寥寥数行字宣告了这个当年组件领域名声赫赫企业的落幕。成本的下降,首先得益于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各种产品的规模化推广投放。
第二,垂直一体化突飞猛进,寡头之间的必有激烈一战,产业链不同环节相互踩踏的事件密集发生。此外,加速扩产背后,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要素支撑。